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令人瞠目結舌,憤怒至極。
地里的露天土坑堆滿了腌制好的酸菜,幾個工人在酸菜堆里勞作,卻沒有采取任何衛(wèi)生防護措施——光著腳丫或者穿著拖鞋踩在酸菜上,手中的煙頭、垃圾,直接隨意地扔進酸菜里…..
從業(yè)者透露,生產出的酸菜并沒有經過嚴格的檢測,并且里面的防腐劑含量明顯超標。
酸菜這類的腌制食品是中國人飯桌上經常出現的食物,而這次的“土坑酸菜”暴露了食品制作全程不符合規(guī)范的大問題。除了衛(wèi)生安全問題,很多人也對“腌菜含鹽量高,亞硝酸鹽會致癌”的問題表示擔憂,究竟事實如何?一起來了解。
我們常說的“酸菜”是經過多道工序制造而成的,先把新鮮蔬菜葉子清洗干凈,鹽漬過后泡到裝有水的壇子里,讓水沒過菜,再封好罐子發(fā)酵。
很多人在吃腌制食品時,心里都會有顧慮:“它們含有亞硝酸鹽,會致癌!”
其實,真正致癌的不是亞硝酸鹽,而是亞硝酸鹽和食物中的胺類化合物結合時產生的亞硝胺增加了患食管癌、胃癌、原發(fā)性肝癌等某些消化系統癌癥的風險。
腌制菜里的亞硝酸鹽含量和菜被腌的時候的新鮮程度、蔬菜種植過程中施肥的種類(氮肥更容易產生硝酸鹽)、鹽含量多少、用的水是否純凈、環(huán)境是否清潔、容器是否密封以及溫度等許多因素都有關系。
亞硝酸鹽是一類無機化合物的總稱,為亞硝酸生成的鹽,在蔬菜、肉類中天然存在。
亞硝酸鹽作為食品添加劑,能夠抑制肉毒桿菌的生長和繁殖,避免造成食物中毒,還能保持肉色鮮嫩,調節(jié)食物的風味。
一般來說,腌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峰值出現在腌制的第幾天到十幾天之間,2-3周時又會慢慢地下降,20天后基本達到安全水平,可以食用。
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自制的腌菜建議在腌制2天以內或20天以后食用,另外一次不要吃太多,也不要連續(xù)食用。
因此,單純的亞硝酸鹽不致癌,但具有毒性。食用過量腌制的食物,或誤將亞硝酸鈉當食鹽使用,會導致亞硝酸鹽中毒。成人單次攝入超過0.2克就能引起中毒,超過3克可能會致死。不過腌菜只要適量吃、吃正規(guī)生產的,并不會引發(fā)中毒。
癌細胞侵入身體的原因是由于身體素質較差,無法抵御細菌和癌細胞的入侵,想要遠離癌癥的侵害,一定要努力增強體質,養(yǎng)成堅持運動鍛煉的好習慣,提高身體含氧量,激活免疫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疾病爆發(fā)的主要原因,碳烤的食物中會生成較多對身體有害的致癌物質,比如:苯并芘,經常吃碳烤的食物會增加身體患癌的風險,為了健康著想烤的食物最好不要吃。
節(jié)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過度節(jié)儉卻會損傷身體健康,很多老年人,不舍得將發(fā)霉的食物丟掉,發(fā)霉變質的食物中會生成一種叫黃曲霉素的致癌物質,早在1993年,世衛(wèi)組織就將黃曲霉素列為一級致癌物。
長期吃發(fā)霉的食物會增加身體患癌的風險,使癌細胞大量入侵,為了健康著想,一旦發(fā)現家中有發(fā)霉變質的食物,請盡快丟掉,不要為了節(jié)儉傷害了健康。
很多人認為沒有病,不需要去醫(yī)院做檢查,正是因為這種思想,才讓我國患癌的人數越來越高,呈逐年遞增狀態(tài)。
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應養(yǎng)成定期體檢的習慣,定期體檢檢測可以盡早發(fā)現身上的小毛病,盡早治愈,避免惡性疾病的發(fā)生。
癌癥的預防和防治需要從生活多個方面考慮,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調整飲食,維持好心態(tài)。
腌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腌制的時間,衛(wèi)生條件。因為腌制過程中污染了大腸桿菌、白喉桿菌等雜菌,會將菜中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人體中毒,增加患上癌癥的概率。
限量食用
我國是高血壓大國高,血壓患者已經多達3.3億。雖然說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攝入太多的鹽就會導致血壓升高,進而引起高血壓。
腌菜中含有大量的鹽,長期食用勢必會導致血壓升高,尤其是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少吃或者是不吃。如果發(fā)現自己吃多了,一定要減少其他食物中鹽分的攝入。
不能代替蔬菜
腌菜雖然是由蔬菜制作而成,但它并不能代替蔬菜,在制作的過程中,蔬菜的營養(yǎng)成分已經流失了很多,并且還含有大量的鹽分,長期食用不僅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一定要少吃腌菜,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
腌菜雖然是很多人喜歡吃的一種小菜,但它并不是很健康的食物,一定要少吃或者不吃。當然平時也可以在家自己腌制,但腌制的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腌制時間和衛(wèi)生條件,尤其是腌制的前十幾天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是非常高的,盡量超過一個月時間的腌制。
如果出去購買腌菜的話,一定要選擇一些正規(guī)渠道購買,每次盡量少吃一些,避免身體攝入過量的鹽分,偶爾吃一些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傷害。平時的話可以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這樣才能保證身體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
食欲不振的人常常吃點腌菜開胃,其實應找到根本原因。當人體益生菌數量下降時,腐敗菌可能會在上消化道內大量繁殖,導致食欲不佳、挑食、厭食,甚至出現口臭。而益生菌在腸道中產生大量的低分子酸、過氧化氫、抗菌活性肽,以減少腸道內的氨和胺等有毒有害物質,抑制產胺的腐敗菌的生長繁殖,吸收內毒素,降低毒素來源,改善挑食、厭食、積食、口臭。
菌株活性
菌株活性是益生菌產品所必需的最低標準,死菌、微生物產物或組成部分均不能被歸為“益生菌”的概念范疇,更不能發(fā)揮益生菌的作用。同時,采用冷凍干燥技術的產品可更好的在長時間內保持益生菌活力,安全可靠。
菌株數量
菌株從口腔到腸道需抵御唾液、胃酸、消化腺分泌物等的侵蝕,大量消耗,存活率大致為1-10%,因此補充足夠數量的益生菌才能保證更多數量的菌到達結腸。同時也有有文獻報道,高菌量較低菌量能更好的防治一些疾病。多國權威機構發(fā)布的益生菌指南中也建議:為了更有效的腸道定植,每日每個菌株服用活菌數量應大于10?cfu。
菌株多樣性
單一菌株益生菌的功能有限,并且較易產生耐藥性,多菌種\多菌株益生菌可以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能夠引發(fā)“協同效應”,生存能力更強,也能在腸道中形成微生態(tài)小生境,從而共同抵御致病菌的定植。
菌株安全性
益生菌產品菌株應無致病性,無毒性作用。同時我們也可以參照食品可參考衛(wèi)生部辦公廳發(fā)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進行益生菌產品的選擇。
臨床驗證
WGO,FAO,FDA等多個權威機構發(fā)布的益生菌指南均提出:臨床驗證是檢驗益生菌產品功能的必須標準。優(yōu)先選擇具備臨床驗證的產品,保證安全和效果。